1.环境生态与管理及环境化学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亲身感受气候变暖造成的危害。对大多数人来说,气候变化只是一个数据,现实常常被忽略。为使人们意识到并正视正在发生的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冰川消融的现实,美国环保组织山峦协会、环境媒体组织等联合制作了《阿拉斯加的冰川融化》的360度全景视频。这个视频将观众置身于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附近的拜伦冰川的冰洞中,使人们拥有很强的沉浸感,真切感受到冰川正自下而上地融化,让人立刻产生危机意识。

2.大气环境及环境监测

利用虚拟现实网络技术为环保服务,如可以通过电脑输入有关项目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排放量等因子,描绘出未来真实生动的图景,为某一个项目设施建设提供参考的依据,避免造成现实的环境危害。

对于一些不易体现的生态危害,也可根据虚拟空间时间的推移累积结果而产生的切换图像、过程的叠积演化,反映出环境变化的经历和危害程度。这和气象卫星云图指示出的未来天气变化相似,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形象生动地体验环境质量变化状况,为现实环境危害的消除提供借鉴。

3.环境规划与管理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光谱分析,环境规划人员可以准确实时地获得所需的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资料,建立起环境数据库与模型库。通过环境数据库提供的环境定量数据,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再以环境数学模型为基础,对海量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给出决策级的辅助信息,使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更加直观和高效。

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环境规划时,规划人员犹如走在街道上或乘坐直升飞机飞越在规划区域上空,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绿地位置设置、地势坡度等诸方面的科学依据,以保证环境规划与周围的大环境相协调。

4.环境监测与管理

不仅如此,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提供逼真、具有可交互性的多维度可视环境,能够更好地展示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过程,以方便人们对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估。如在生态环境修复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我们的视野从二维平面上升到三维立体空间,采用已获取的基础数据,针对工程项目建立三维的、动态的、实时的、可视的虚拟仿真环境,相关部门可以在决策阶段或建设的前期就能预测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再如,在应对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过程中,政府往往面临着未来灾情预测及各种预案选择问题。这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灾情演进进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可视化的辅助参考,直观展示灾害可能的进展情况。


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1 - 2051 http://fdecocenter.fudan.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