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研究与集成示范”(2016YFC0502700)2019 年项目协调与推进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11 11:13:49 点击量: 286

本年度项目推进会目的是为更好地推进落实“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各项研究任务、考核指标、基地示范、项目协作以及财务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会议主要围绕项目研究进展及成果、基地增设与协作、财务预检及自查、北京年度检查准备、2020 年项目结题及其他相关问

题交流等事宜开展讨论与交流,并组织参观考察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

会议主要议程包括承办方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领导致辞、项目首席专家王祥荣教授致辞与介绍会议宗旨、各子课题负责人按序汇报项目进展概况、年度成果、财务及基地建设问题并提问讨论交流、项目跟踪专家安树青教授点评及建议、最后由王祥荣教授做总结发言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伊始,作为东道主和会议承办方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领导致辞。所长助理陈伟民研究员对参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概况,表达了作为项目参与单位的职责及期望与参会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及完成好国家十三五项目的意愿。此后由项目首席专家王祥荣教授致辞, 他对会议承担方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项目跟踪专家南京大学安树青教授及其他参会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感谢,同时介绍了会议主要目的、内容和议程,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各子课题按顺序汇报项目进展与成果情况。


课题一由华东师范大学蔡永立教授代表汇报了工作进展及成果等内容。课题一主要任务包括长三角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特征分析与功能定位、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承载力评估与提升技术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态系统评价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健康分类诊断与集成技术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监管体系研究。在课题总体进度方面,按考核指标要求推进并已完成中期验收工作,截止到2019 年9 月底,已基本达到项目任务书的要求。累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 篇(SCI、SSCI/EI 收录论文8 篇);申请软件著作专利1项;其中2019 年发表论文5 篇,申请软件著作专利1 项。在项目人员投入方面,课题一由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人员构成,共投入88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 人,中级职称15 人,初级职称1 人;博士20 人,硕士34 人,学士34 人;项目立项以来,培养科技人才10 名,培养研究生30 余名。在经费使用方面,经费支出170.42 万元,经费总额392 万元,经费执行率45.7%,存在经费执行率偏低问题。



课题二由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苏德教授作为负责人汇报。课题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现状及演变(城镇化发展状况及演变趋势、资源环境现状与演变)、长三角气候灾害分析(气温、降水、极端气温、热带气旋)及气候预测预警关键技术(CMIP5 全球气候模式华东区域适用性评估、CMIP5 全球气候模式华东区域适用性评估、日最高气温误差订正模型构建、日降水误差订正模型构建)、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城市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及生态安全响应、快速诊断与识别(生态脆弱区识别、人群暴露性、财产暴露性、城市群社会经济生态安全响应)、生态风险预测预警关键技术与平台构建研究。在项目进度方面,第二课题组2019 年年度按照项目进度计划除年度进展报告仍在进行中,已完成项目计划要求。累计发表核心以上文章8 篇,完成关键技术及技术研究报告5 份,培养科技骨干1 名,构建生态风险预警与决策平台1 个;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开展实地调研。其中2020 年待完成任务包括软件著作权2 份;课题总报告1 份;论文3 篇。在经费使用情况上,总经费371 万元,支出174.82 万元,经费执行率47.12%。2020 年主要工作计划将继续搜集相关评估数据,完善数据集构建;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包括研究成果总结、论文发表、整理专著等;加快经费的使用,提高经费执行率。



课题三由负责人南京林业大学关庆伟教授汇报课题进展及成果情况。课题三主要研究任务是在阐明长三角重要生态景观退化机制等科学问题的基础上,为研发基于过程跟踪的生态景观梯级修复与重建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针对长三角城市群退化河网景观、环湖生态林、城乡交错带和重要水源地等关键生态景观,重点开展山体-河岸带-水体、源头-过程-末端,“点-线-面”、个体-群落-景观-生态系统等多尺度相融合的功能物种筛选、结构优化配置等梯级生态景观重建技术研究,构建提升长三角重要生态景观服务功能的技术体系,并进行试验示范,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在课题成果方面:已提交技术示范应用报告1 份;已提交课题研究及经费使用年度报告1 份;发表论文8 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6 篇,中文核心论文2 篇)。已完成“环湖生态林结构与功能优化调控关键技术与示范”示范点建设1 项;“平原河网景观修复与重建关键技术与示范”示范点建设、“城乡交错带生态景观修复与服务功能提升技术与示范”示范点建设、“重要水源地生态保育与服务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示范点建设3 项还未完成。未完成示范点建设项目主要原因有项目配套资金未落实到位,工程项目进展存在问题等。在课题经费使用方面,截至2019 年9 月,课题国拨经费总到账金额464 万元,已支出245.13 万元,经费执行率52.83%;也存在经费执行率不足情况。从课题总体上看,主要存在经费执行率偏低,须加快经费使用进度;技术规程和示范地建设速度偏慢,预期指标中4 项技术应用方法仍有待完善;课题内部讨论较少,为迎接验收应多加交流。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关庆伟教授提出针对课题任务书,找出短板,针对示范基地建设偏慢等问题,尽早解决;在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的同时,尽快资金使用速度;梳理研究成果,尽可能形成标志性成果;做好验收前各项准备工作。



课题四由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任引研究员汇报。课题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城市化过程下的受损湿地修复潜力定量评估模型和方法;研发基底修复、生境改造、水系优化、动植物资源保育集成的湿地水-土-生综合修复技术,并开展示范应用;研制基于环境物联网的湿地修复效果评估技术与方法,并进行示范。2.研究城市化过程下的植被退化空间、退化程度和退化原因;探索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植被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方法;研制基于环境物联网的植被修复效果评估技术与方法。3.发展城市棕地的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促进城市废弃物资源化,提升土壤质量,建立城郊地球关键带土壤的生态修复与示范基地。4.研究保护区土壤、水质、植被覆盖和植物营养含量变化趋势;评价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5.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安全评估与精细管理应用。在2019 年年度项目进展方面,完成技术规程建议稿3 项,其中1 项已正式立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 项;发明专利新增1 项;学术论文新增20 篇;6 篇SCI,13 篇核心,1 篇论著;示范地建设4 个,完成示范地建设报告4 份;年度报告1 份。在经费使用方面,课题总计支出3026064.37 元,经费执行率60.52%,存在执行率偏低问题。第四课题组下一步重点工作主要包括阐明典型城市湿地、城市植被、城市棕地和生物栖息地与土地利用变化及流域水质污染之间的定量关系;推广已完成的修复与评估技术;完善示范地建设;准备项目结题验收。

课题五由负责人复旦大学王祥荣教授做汇报。课题五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与分级调控关键技术、长三角城市群多尺度生态网络设计关键技术、长三角城市群PREED 耦合发展模式与调控关键技术和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态安全综合保障技术集成及示范。王祥荣教授重点汇报了2019年度开展的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评估、中国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生态耦合比较、不同行政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制度的协调性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两种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碳沉积和粮食供需失配的尺度效应、权衡和驱动力、耦合生态安全的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土地利用/覆盖模拟预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生态效应评估、太湖流域人为活动氮磷循环与平衡研究、长江口海岸带湿地景观格局年际变化、环杭州湾沿岸城市区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长三角区域典型城市土地污染差异及影响因素、蓝藻有害水华治理的生理生态响应和蓝藻制生长、产毒、光合作用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效应、调控机制和水体富营养化藻-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10 项研究内容。在项目进度方面,第五课题组2019 年年度投入科研人员28 人,按照项目进度计划除年度进展报告仍在进行中,已完成项目计划要求。累计发表SCI 文章11 篇,发明专利1 项,软件著作权8 个,专著2 部;完成技术研究报告1 份;提交3 份专报(教育部、科技部、中办)。经费执行率层面,总额度475 万元、使用额度252.29万元,经费执行率53.11%,;培养博士生5 名、硕士生8 名、博士后1 名;构建生态安全综合保障数据平台1 个;在上海、苏州、杭州、绍兴、黄山等城市开展了实地调研。2020 年主要工作计划有前期研究成果整理、总结;进行上海市崇明区、九段沙等地示范应用的跟踪、评价、反馈和监控,组织平台和示范基地验收;完成结题报告和其他考核指等;加快经费的使用,提高经费执行率。



课题六由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高峻教授代表李巍岳教授汇报。他就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协同联动决策支持系统和平台构建及集成示范的研究,从课题目标与任务、项目重要进展及阶段性成果、经费收支和成果总结四部分与与会专家学者做了交流。课题六主要工作包括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监管体系、协同联动机制与管控体系,建立大数据框架下的生态安全保障技术系统,研发具有安全评价(健康诊断和风险识别)、安全预警、格局评价、区域优化和修复方案制定等功能的生态安全保障决策支持系统,并进一步开发以突发生态风险的响应为主要目标的生态安全联动平台。在项目进展方面,目前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中,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完成的模型集成、决策支持系统及示范平台等。主要成果包括完成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协同联动机制与管控体系,解析长三角大气污染区域协作机制、构建长三角城市群水污染协同联动体制与组织机构、研发生态安全云数据库构建与模型集成关键技术及完成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模型集成系统的总体功能与框架、研发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其中,2019 年度,已完成软件著作授权2 项、申请1 项(预期成果3 项),发明专利申请3 项,示范基地报告1 份,课题研究报告1 份,学术论文SCI8 篇(第一标注)。经费拨款收入398 万元,经费执行率51.87%,存在经费执行率偏低情况。



在各二级课题负责人顺序汇报完课题进展情况后,项目财务总负责人王莉清博士针对财务方面的主要问题做了分析与汇报。王莉清博士强调各课题组均存在经费执行率低的问题,希望各课题组尽快完成课题经费使用问题;同时,经费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专账专费专用,否则经费使用不能报销或不能通过项目财务审计问题,如有不清楚,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联系财务负责人落实。随后项目首席王祥荣教授再次强调项目经费使用的合规与及时问题,项目财务审计是项目验收的前提,只有财务审计通过才能进行项目技术研究层面考核,各课题负责人须合法合规合理地使用经费,尽快解决经费执行率低的问题。



示范基地建设是项目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祥荣教授就基地建设情况与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示范基地负责人进行交流讨论,也介绍了与上海市青浦区、上海市崇明区等综合示范基地的协作情况,以及与长三角一体化办公室联系协作的情况。基地方面,部分课题组存在示范基地配套资金不到位、工程进

度滞后等情况。王祥荣教授要求各课题组务必尽快落实配套资金、推进项目建设进展、按预期进度完成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各课题组完成汇报后,王祥荣教授邀请项目跟踪专家安树青教授对项目总体情况及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点评并提出相关建议。安树青教授建议,首先,在技术增量及成果应用方面,要归纳总结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技术增量,包括新方法新理论新模型的应用;以及通过研究在实际应用中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带来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二是目前各课题研究成果相对琐碎,需汇总整理出书面文字材料。三是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应以项目考核目标为导向,查漏补缺,尽快完成项目的既定要求。四是研究需关注城市群、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的相互关系。五应通过课题研究,以人本角度建立新型人地关系,尝试寻找最适生态权衡点,达到人地及人与生态平衡的点。最后,首席专家王祥荣教授作总结发言。王祥荣再次感谢安树青教授的点和建议,并结合安树青教授的点评指出了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求厘清以下几大关系:1.研究的尺度关系:注重城市外部与内部的关系;从城市个体尺度到微观、中观及宏观尺度的研究(产业结构布局、城市空间绿线、红线、蓝线、城市绿地规划-城郊自然生态)。2.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研究的关系: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层面,应用到实际工程示范中,通过工程示范效果,助力长三角城市群发展。3.政策体系与技术导则的关系;4.点上的技术问题与集成技术问题的关系:对研究中应用到的模型加以创新改进或使用原创模型后的集成,构建集成技术及数据库。5.研究数据的更新:研究使用的遥感数据或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较为滞后,应尽可能更新数据,所用数据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结合,尽可能最新。此外,针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王祥荣教授提出要求:《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为顺利通过今年十月份北京年度检查及明年项目结题,各课题负责人及项目成员要团结一致、协作共享、责任共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项目基地建设和配套资金落实问题,以及各课题组项目经费执行率问题,要在合法合规合理基础上,尽快完成经费使用任务。最后,王祥荣教授再次致谢安树青教授、各课题组成员及承办方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为本次会议做出的工作,感谢科技部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一直以来对项目的指导与大力支持。



■宁波站参观考察(2019 年9 月20 日)

宁波站相关负责人为参观考察人员介绍了宁波站的历史沿革、主要研究及业务方向、科研团队以及在本项目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并引领全体与会人员参观实验室等。双方做了深入交流,希望在科研项目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

上一篇:下一篇:
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1 - 2051 http://fdecocenter.fudan.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